東莞VI設計行業實在稱不上一個像樣行業,原因是至今沒有幾個成功企業化的機構,按照現代企業的生產模式運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點的作坊而已。那么我們要想振興我們的行業,使之能夠和軟件、游戲、音樂、電影并駕齊驅地成為創意產業的一份子,企業化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企業化才能解決我們現在的問題,那么我們首先把目前行業暴露出來的問題總結一下,然后再分析解決之道。
一。規模小:目前,東莞VI設計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無法形成規模化發展(目前行業最大的公司不超過100人),價值創造無法吸引投資行業,這是行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這些公司總是處于一種生存狀態,沒有工作可做,卻沒有工作可做。同時,由于企業規模太小,在市場上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差。許多例子可以表明,市場和客戶的微小波動會對設計公司造成致命打擊。很多知名設計公司的命運其實都與一兩個客戶的手息息相關。
二。管理混亂:這是東莞VI設計行業的一個特點。公司領導有點藝術氣質,這實際上導致了管理層的幼稚和軟弱。公司員工常把公司的創始人或經營者稱為“老板”,這實際上反映了企業管理的風格。大多數微管企業也采取或借鑒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我們的行業特點與傳統行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企業的生產力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簡單地說就是依靠機器或是以生產力為基礎的經營方式,我們這個行業的生產力是人的生產力。有肉體、肉體、情感和疲勞的人比機器更脆弱,他們比機器更自信。而我們這個行業的操作人員經常用“人”來開動機器,肆無忌憚地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工作強度,設定產出要求,這就造成了操作人員和從業人員之間矛盾的根源。該行業缺乏專門針對創意產業建立的有效、可復制的管理模式,導致規模略有擴大,效率和利潤大幅下降的經營現實。
三。人才流失頻繁:廣告設計行業的人才流失頻率高于其他行業。這種現實導致了公司與員工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傷害了公司培養人才的積極性,導致企業普遍采用“榨汁機”式的人才使用制度,進而嚴重傷害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劇了員工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惡性循環。許多公司一年半換一次血。這個行業的許多公司聲稱已經成立十多年了。事實上,只有三兩年的文化傳承被調查過,因為除了老板和老板,大部分員工都是新人。設計公司實際上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沉淀,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一家沒有設計理念、沒有企業文化底蘊的公司,即使成立于100年前,也是一家新公司,就像我們國內品牌的“百年老店”。在公私合作和文化大革命之后,除了不結盟運動之外,現在和過去都是這樣。
四。惡性競爭嚴重:目前,整個東莞VI設計行業處于惡性競爭狀態,招投標之風愈演愈烈。因為這種競爭沒有任何目標和評判標準,設計公司只能改進工作。效率的提高,貢獻的增加,價格的降低,這樣的競爭導致設計企業總是處于精疲力竭和缺乏培育環境的狀態。“下午受理案件,一夜創造,提案亮麗”的現象在業內并不少見。一個企業的提案從十萬件增加到一千件。這種“悲劇性”的管理風格只能讓設計公司看到客戶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越來越不受尊重。就連專門為設計公司提供招標方案的下游服務商(通常是個人或小工作室)也在業內嶄露頭角。這種不斷增長的自我貶低無疑將使設計師作為實踐者永遠生活在一個炙手可熱的奴隸社會中。在這里,我們都有良知,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能談什么品質?我們可以談談什么樣的修養?什么是好作品?這也是近年來中國主流設計企業設計水平下降,行業收費標準持續下降的原因。一個利潤越來越微薄的行業,一個工資越來越低的行業,一個尊重越來越低的行業,一個雇員越來越年輕、缺乏活力和求知欲的行業,讓人困惑“體力勞動是充滿希望的“腦力勞動”行業嗎?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除了已經標注原創的文章外。文章中出現的商標、專利、圖片和其他版權均屬于其合法持有人。如文章中圖文有侵權或者錯誤信息,請聯系我們! 我們將在確認后的24小時內刪除。本網站之聲明以及最終解釋權均屬深圳市尼高企業形象設計有限公司所有。